穆勒矩陣測量系統的定標是確保系統準確獲取光學信息的關鍵步驟,其核心在于通過已知光學特性的標準樣品,對系統參數進行精確調整與校準,以下為詳細介紹:
一、定標原理
穆勒矩陣是描述材料對偏振光變換作用的四維矩陣,每行對應入射偏振態,每列對應出射偏振態,16個元素共同構成材料的光學指紋。定標過程即通過標準樣品,確定系統各偏振參數(如補償器相位延遲量、起偏器和檢偏器方位角等),使系統能夠準確獲取樣品的穆勒矩陣。
二、定標步驟
準備標準樣品:選擇具有已知光學特性的標準樣品,如具有明確偏振特性的晶體或薄膜。這些樣品如同定標的“標尺”,為系統提供準確的參考基準。
放置樣品:將標準樣品精確放置在成像系統的檢測區域,確保位置精準無誤,避免偏差影響定標結果。
調節系統參數:調整成像系統的光源強度、探測器靈敏度等參數,使系統能夠準確獲取標準樣品的圖像信息。每次參數調節都需詳細記錄,以便后續追溯和分析。
避免環境干擾:在定標過程中,需避免外界環境因素(如光線散射、溫度變化等)對定標過程的干擾。例如,在光線較強的環境中,需采取遮光措施;在溫度變化較大的環境中,需對系統進行溫度補償。
重復測量:多次重復測量標準樣品,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穩定性。這如同射擊運動員為命中靶心進行多次練習,通過多次測量可以減小隨機誤差,提高定標精度。
監測系統輸出信號:在定標過程中,需不斷監測系統的輸出信號,確保信號穩定且符合預期。一旦信號出現異常,需及時檢查系統并調整參數。
三、定標方法
非線性回歸擬合法:
原理:針對傳統標定方法計算速度慢、精度低的問題,引入非線性回歸擬合的方法來標定系統中各偏振參數。該方法避免了傳統標定方法的問題,具有標定速度快、精度高、魯棒性好等特點。
步驟:使用雙旋轉補償器型橢偏儀測量穆勒矩陣已知的標準樣品,得到對應波長下的一組測量傅里葉系數;通過非線性回歸擬合,求解系統各偏振參數的最優解。
雙旋轉補償器法:
原理:通過連續調制或步進旋轉補償器,改變入射光的偏振態,從而獲取樣品的完整穆勒矩陣。該方法具有測量速度快、精度高等優點。
步驟:起偏器和檢偏器保持水平透光方向,兩個補償器步進旋轉;通過測量不同旋轉角度下的探測光強,利用線性最小二乘擬合得到待測樣品的穆勒矩陣。
非線性擬合測量法:
原理:針對中紅外穆勒矩陣橢偏儀定標困難的問題,提出非線性擬合測量法。該方法通過非線性擬合求解系統各元器件的相位延遲與方位角等參數,實現了自校準測量。
步驟:放入樣品前,根據角度旋轉各器件,采集光強并擬合得到偏振分析矩陣;放入待測樣品,再次進行測量并擬合得到偏振分析矩陣;通過比較兩次測量的偏振分析矩陣,求解待測樣品的穆勒矩陣。
四、定標注意事項
安全性:在定標過程中,需注意操作安全。例如,在調節成像系統的光源時,如果光源強度過高可能會對操作人員的眼睛造成傷害,因此需佩戴合適的防護眼鏡。
穩定性:系統參數的穩定是定標成功的關鍵。一旦參數在定標過程中出現波動,將影響定標結果。因此,需確保系統的電源穩定、儀器設備的性能良好。
環境控制:環境的濕度和磁場等因素也會影響定標結果。因此,需盡可能將這些影響降到最低,如將儀器放置在干燥、無磁場干擾的環境中。